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团学 > 社会实践 正文

青春力量砥砺行,支教花开别样红

资料来源:      日期:2023年07月14日 16:31     浏览量: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要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城市随迁子女等少年儿童群体的关心关爱,创新乡村学校“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机制建设,7月10日至12日,土木建筑学院少先队专项志愿服务团来到六安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感革命先烈之魂,奠红色传递之基。团队首先到达六安市霍邱县烈士陵园了解大别山革命斗争史,学习革命英烈的奋勇精神,激发爱国情怀。走进烈士事迹陈列馆,在一件件历史文物、一段段历史资料中感受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蕴含的艰苦奋斗和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精神。站在烈士纪念碑前,望向碑上一个个金黄的名字,所有成员不由地肃然起敬。参观过后全体团队成员在纪念碑前深切地缅怀了在民主革命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


参观烈士事迹陈列馆缅怀革命先烈

      红色研学映初心,童心向党担使命。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红色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为让红色基因深深根植于青少年的心灵,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践团针对留守儿童开展了“红色教育”主题活动。站在校园外,实践团成员为留守儿童戴上红领巾,与少先队员们进行互动。步入课堂中,团队成员讲述党史故事和红军长征故事并提出期望,希望青少年儿童们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永葆爱党爱国的热情。为推进“党团队”一体化建设,让红色教育在团队之间与党团之间,实现顺利衔接与过渡,团队成员带领留守儿童辨识党旗、团旗和队旗,并一起学习领悟每一面旗帜的深刻内涵。

为留守儿童佩戴红领巾

      巧手天工学创新,全神贯注创艺术。艺术可以表达情感和思想,丰富生活,带来心灵的慰藉。新时代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推动青少年全面发展是一项重要任务。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实践团开展了“变废为宝”手工制作和“七彩”绘画活动。活动中,团队成员积极引导留守儿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用支支彩笔描绘可爱的图案,用小小巧手制作精美的烛灯,每一件作品都体现了儿童们对美的向往。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志愿者们成就满满。


留守儿童的手工和绘画作品

      弘扬传统文化,塑造自信儿童。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增强留守儿童的文化自信,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得到传承和发扬,实践团队开展了“观文化昌盛,延传承火炬”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活动中,实践团成员带领孩子们背诵《三字经》和观看《三字经》手势舞,这激起了留守儿童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儿童们有耐心地学习每个手语动作,指尖上处处洋溢着幸福。他们于无声处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手臂间坚定了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贡献力量的信念。


学习《三字经》手势舞(摄影:高上)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为留守儿童带去知识的同时,也用行动播撒下自强不息的种子。“七彩青春”志愿服务团始终秉持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的初心开展教学活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把关怀带给社会,将爱心和文明传递,最终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

(撰稿、核稿:李振忠、陈俏俏,张向林)